在电商环境中,用户从进入页面一刻到形成转化,我认为要经过 [接收信息-转化信息-认可信息-消费信息]4 个阶段。页面上,从活动整体到细节,都会影响用户的浏览感受,而我们尽可能得让用户在浏览页面时舒服一点,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跳出。以下为个人一些看法的分享。
在大数据时代,推崇千人千面并非空穴来风。有效的信息传达,能提升页面的浏览效率,更快地击中用户需求,形成转化。
举个栗子,当我们在页面有12345….若干个内容想推给用户时,用户的需求是离散型的,你永远猜不到用户想要的是什么,而且,你的YY 远不及大数据的精准。通过个性化的推送,对用户而言能更快找到想要的东西外,对于业务,也能合理分配资源,长尾的商品/内容也能得到一定的曝光。
所以,用户浏览起来当然舒服,业务分配资源也分配得“舒服”。
上面提到用户的需求是离散型的,在电商环境中,我们更多还要服务于业务的目标。那么如果用户需求并非工具型产品那样明确,业务目标的压力又如此迫切,我们该如何做呢?
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强业务诉求的情况,一进页面就是一个弹窗,duang~~~ 讲真,如非情非得已,箭在弦上,迫在眉睫,实在不建议这么做的。
首先,我们需要考虑用户对弹窗内容是否具备预期;
另外,弹窗内容是否足够吸引,内容优先级是否高于原本页面的所有内容,比如最直接的万金油的“分钱”;
如果与用户进行操作的预期结果不符且内容又不够吸引,往往会造成一种“广告”“烦躁”等各种问题;
所以,强制性弹窗不但没有完成业务目标,还导致更多流量的流失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那么我们在“允许”的情况下,不做不符合用户预期的事,我们可以提取业务诉求的关键元素,尽量与页面融合;如若该业务优先级较高,我们完全可以拔高其在页面的优先级;毕竟用户滑动页面的成本,比起点击关闭弹窗的成本,要低得多。只做引导,少做干扰,用户自然舒服啦~~
掌控指的是用户对页面的控制能力,上面也提到了我们不做强制性弹窗,从用户对页面的掌控维度上,也是能避免用户失去对页面的掌控权。那么为什么要给用户控制页面呢?
人类对于自主控制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,从生下来之后就会对周边的环境和事物产生控制的需求,只有它们受制于自我的掌控之中,才会感到舒适和安全。
当用户在进行页面浏览时,有些是带着明确目的浏览的,有些是带着半目的浏览的,还有更少的一部分带着无目的性浏览的;当用户带着目的进行浏览页面时,如若用户感到迷失or不安全,很容易会产生流失,而常见的“全局导航”,则是让用户明确知道自己在哪,在做什么,未来该做什么。
另外的,也尽可能减少页面内容的高度同质化,否则,用户感受不到差异,也很容易产生迷失。
所以,当用户对页面具备掌控力时,页面是可控的,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舒适度。
带节奏?这里可不是游戏中的打野多去gank然后carry全局。而是在页面中,我们对内容的分布,架构上,有一定的主次分明以及控制浏览节奏;上面也提到内容避免高度同质化,让用户感受到内容差异,这也是从一定程度上能够“carry”页面节奏。
合理分配内容,让用户浏览起来,知道你页面有些什么内容,哪些是重点。我们常常会提到页面缺少重点,也许是因为什么都想突出,什么都想重点,最后什么都不是重点(So sad…)。
在设计上,一个小小的功能按钮,也能有很多种设计形式,体现多种信息层级;你可以梳理信息的优先级,该高则高,相对低的将其优先级压低,自然而然,页面有所重点,有所节奏,用户浏览起来也不会觉得页面层级过“平”or get不到重点,业务优先级较高的也能相对突出,达到目标。
所以,节奏很重要,全靠你“carry”,用户自然就舒服点咯~
上面提到有 4 个点“多个性化,少自以为”;“多做引导,少做干扰”;“多给掌控,少让迷失”;“多带节奏,少做堆砌”(有点鸡汤的赶脚…)。
核心也是在设计页面时,多做用户诉求与业务诉求的平衡,以致天平不会一方倒,这样才能实现双赢,产生更大的效益(当然,电商环境会比较特殊一些)。
上一篇:已经没有了